新闻中心 分类>>

自行车三轴一链条的构造童叟无欺无论土豪还是小白最终还是要脚底下见真章

2023-11-06 20:16:1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自行车三轴一链条的构造童叟无欺无论土豪还是小白最终还是要脚底下见真章最近网上关于自行车的讨论有点多了,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讨论大多不是积极正面的,而是带着一股酸味的冷嘲热讽,什么社交货币,什么装X利器,什么骑行媛……各种不好的词都来了,要知道这些称号帽子,在冬天它还戴在滑雪头上,在春天则是露营,前不久是飞盘,最近又扣到了自行车头上。

  这阴阳怪气的风格,像极了疫情期间出来抹黑防疫政策的公知;这种似曾相识的语气,让人想起上一次相见还是“咪蒙”时代。咱淳朴的群众看了以后,会怎么看待骑友?不敢想象。

  2、中国是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全球范围的整车、自行车零配件、中高端碳纤维车架等,多在中国生产),高端自行车热卖J9九游会官方网站,有助于拉动中国的出口;

  3、现在国家倡导“健康中国,全民健身”,骑行正是环保又健身的好运动,骑车健康又能减肥,何乐而不为?

  以上种种,不但对自己好,还对国家好,请问还有第二个兴趣爱好有这么多好处吗?所以有什么看不惯的呢?

  1、自行车是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最好也最经济的解决工具,看看地铁口的共享单车数量吧,老百姓为什么选自行车,心里没点谱?是因为逼格高吗?

  2、自行车不需要烧油不需要充电,一蹬就走,可以轻松将你对城市的探索边界从2公里变成20公里,是我们成长中的第一个实用工具;

  3、自行车竞速,可以激发人最原始的对于速度和力量的渴望,通过竞速,可以释放青春荷尔蒙,可以让我们初次品尝胜利和失败;

  4、自行车旅行,可以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拥有一辆自行车,如同玩游戏打开了大地图,可见视野可以从周围几公里一下拓展到郊区乡野。

  很多自媒体都没搞清楚通勤自行车和运动自行车的区别。这里就来帮你们搞搞清楚(以下为个人的拍脑袋分类,无专业参考依据):通勤车,顾名思义,上下班骑行用。

  再补充一句,不管你买的是还是入门款,脚不用力蹬车就不走,这一点大家都是一样的,自行车三轴一链条的构造诚不欺我,不管你是土豪还是小白,最终还是要脚底下见真章,车终归是用来骑的,不是用来炫的。大S再强,也得看是给谁骑。

  其实这是一个概念问题,当我们判断一个东西的价值时,往往是基于两种条件前提:一是这个东西的制造成本;二是同类品的价格参照。所以当你认为自行车贵,一定是基于其中一种或两种条件完成的判断。

  先说说制造成本,自行车的常用材质有钢、铝合金(航空铝材)、钛合金、碳纤维等等(另外还有钪合金以及853等特种钢材不算在内),各种金属材质价格不同,也造成了自行车的制造成本的不同,这里面按材料价格从低到高基本上是钢《铝《钛《碳。过去我们常骑的几百元的车大多是采用钢材制造,成本较低,而且凤凰永久等老厂产量极大(80年代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在街面上跑),还有计划经济的因素(国家补贴车厂),因此价格不可能高。而现在的运动自行车大多采用铝、钛、碳等材质,更轻但不失坚固,材料加工难度也高(部分需要手工制作),另外一些高端原材料及部件(如碳丝碳布、变速器套件等)被外国垄断,国内无议价权。

  再来看看同类品的价格参照,其实大部分自媒体作者都故意把运动自行车和旧式通勤自行车混为一谈,把两个轮子+链条传动的都说成是一样的东西,其实不然。

  现在的运动自行车和传统意义上的通勤自行车有很大不同。因为骑行的目的不同,运动自行车的用途是健身、娱乐、极限运动,所以它会设计出多级的变速系统、效率更高的碟刹系统、应付复杂路面的避震系统,当然还有有别于一般自行车的轻却有着高强度的车架材质与结构设计。所以,这已经不是一辆普通的代步工具,你现在依然用代步工具的眼光去看它,当然觉得它贵。这就像你拿五菱宏光去和拉力赛车比较价格,然后你会吐槽赛车的价格太离谱?

  因为几百元的自行车在中国流行了几十年,所以自行车就应该是几百元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相信“自行车怎么这么贵?”这不是一个人的疑问。而当制造成本和同类价格都无从获知的情况下,我们反而不会有价格是不是合理这个疑问了。譬如数码相机这种东西,动辄数千上万元,为什么很少有人质疑这东西的定价?因为条件一:这东西的制造成本几乎没人知道;条件二:同类品的价格参照也没法判断,因为没有参照物,被少数厂商技术垄断了。

  所以眼光不妨放高一线,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同类型自行车是什么价格。在西方国家以及日本香港等地,通勤自行车价格都远远高于国内,日本的通勤自行车很少有30000日元以下(约1500元人民币),而欧洲的通勤车也几乎都在300到1000欧元……当然你会说人家工资是我们的10倍……但是人家超市菜价和我们差不多,这你上哪儿说理去?国内自行车活该便宜?

  运动自行车呢?其实也比国内要贵,虽然很多品牌归属地在那边。早几年我一个玩车的哥们出国想带辆自行车回来,最后灰溜溜的空手回来,说咱还是国内买吧。你现在看到有些人在海淘自行车,主要原因还是国内买不到,而并不是比国内便宜。

  目前在西方一些国家,骑车是很有逼格的行为,当然不是因为自行车贵,而是骑行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是不给城市增添污染的方式,是对其他人以及后代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所以骑行方式在国外就会受到追捧,骑行者就会受人尊敬。所以是人们主动选择了自行车,所以自行车价格对他们而言不是障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花钱购买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在我国,大多数人的骑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如果自己有一辆小轿车并且道路通畅的话,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选择去骑车通勤的。当这些人去看自行车的时候,是一个的选择,所以就会对价格尤其的敏感(“卧槽,居然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了!”这是他们的心态)。

  最后,对于这些作者的困惑,我有两个解决方案:1、如果在北京的话,去清华西门那边,有很多车行,几百元的车大把,二手的就更便宜;2、攒钱买辆轿车,摇两个号,等单双号限行了你就天天能开了,路反正已经那么堵了,也不多你这一辆。

  当然,我还是希望大家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自行车很贵并且接受这一事实,只有当我们愿意把钱花在健康生活方式上时,这些利于我们自身以及环境健康的产品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便宜,雾霾天才会越来越少。而且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自行车这种运动器材也会越来越廉价。

  关于骑行圈有没有鄙视链?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可以这么说,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但凡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鄙视链,就算你啥爱好都没有,你还会嫌弃别人的长相呢。所以不是骑行圈才有鄙视链,而是鄙视链是伴随人性而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竞争的必然产物。

  无论是500块的车、5000块的车,还是五万块的车,带来的快乐都是一样的。至于会不会被鄙视,还是那句话,看你的内心是否强大了。只要我不怕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想到零几年我穿骑行服戴头盔骑行在街上像个异类,经常被人指指点点,现在你看看那些穿梭的车手,还会有人觉得是奇装异服吗?鄙视也好偏见也罢,不过是时代高速前行中没有跟上的一部分,迟早要被时间扫进垃圾堆。

  首先,我很不喜欢“XX媛”这种明显歧视女性的说法。女性有社交的自由,她们愿意怎么玩是她们的事,又不违反法律,没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来点评。何况我认识的很多女性,骑行水平都非常高,虽然她们也经常拍照发朋友圈或者抖音,但是厉害的女性就不能爱美吗?而且,女性骑车难免会被晒黑,腿会变粗,这可以很好的改变国内不分男女的“白幼瘦”的病态审美观。你们说谁是骑行媛的,建议你们把小姐姐约出来一较高低,不敢比就别说这种风凉话。

  退一万步来说,你这个圈子能有这种现象,说明这个圈子很火,难道不是好事吗?可能有人会觉得,自己玩的是小众运动,圈子里人少挺好的,自得其乐没人打扰。但是有没有想过整个产业?为什么自行车这么贵?为什么骑行环境这么差?还不是因为骑车的人太少吗?而骑行者越来越多,比赛越来越多,小姐姐越来越多,整个产业是会被带动向前良性发展的,最终受益的还是爱好者。

  就像有些人喜欢小众乐队,这个乐队一旦爆红就很不开心,觉得自己所爱被人夺走了一样,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爱,你有没有考虑过人家乐队的生存问题呢?就像有些人喜欢原生态的乡村,看见人家修了水泥路重建了房屋就不开心,觉得没有“那个味道”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村民的幸福呢?

  说实话,国内的公知大多是这种心态,有一个算一个,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众生。这些人心里根本没有人民,又有什么资格针砭时弊?你看不懂他们的套路,还跟着起哄,最终就是自己都被卖了还帮他们数钱。

  我为什么喜欢骑车?因为骑车是对孤独者最友好的运动,你可以在漫长的骑行中也保持清醒和独立。你可以想所有的事,也可以不想任何事。慢慢的你会明白,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益的。我不止一次听人说过“骑行即修行”,确实,在骑行中会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状态,确实和修行者很像。而世俗的攀比竞争,与眼前的天地相比,显得那样的微不足道。在这里我也希望骑行者们,把专注放到骑行上来,仔细感受风的吹拂,月的起落,云的舒卷,禾的成熟。慢慢的你会发现,你之前在乎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