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2025年汽车产业全新征程:车企正努力“造人”!
2025年汽车产业全新征程:车企正努力“造人”!2025年,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汽车产业变革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随着CES 2025全球消费电子展的举行,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展示的14款人形机器人构成的“军团”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尤其是一款来自中国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引发了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狂热上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多个车企纷纷表态要加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理想汽车的董事长李想表示,制造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已达到100%。而作为电动化领域的佼佼者,比亚迪则悄然进行布局,发布了具身智能方向的招聘信息,内部代号“尧舜禹”的人形机器人项目也正在推进。
当然,造人并非新鲜事。特斯拉早在过去两年就已推出Optimus—其人形机器人项目,并预测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除此之外,小米的CyberOne和奇瑞的Mornine也已陆续进入市场,前者甚至支持家庭护理等场景,后者则在门店中担任导购角色。
对此,投资界人士李襄指出,2025年不仅是高阶智能驾驶的普及元年,也是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时刻。他认为,车企深化智能化战略,将原有的汽车制造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研发相结合,可以在未来为企业注入新的机遇与增值潜力,特别是对新兴车企而言。
黄仁勋在展会上曾强调,未来可能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机器人仅有汽车、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以此为背景,目前市面上已形成四股力量:传统人形机器人厂商如优必选;依靠大模型的科技巨头;基于硬件研发的公司如英伟达;以及加入战局的车企。
车企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们在供应链、自动驾驶算法及硬件配件方面都具备天然优势,自家工厂更是试验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理想场景。如此看来,车企在“造人”领域的探索并不突兀,而是历史的必然延续。
然而,造出人形机器人并非易事。虽然国内一些车企和国际品牌如波士顿动力、丰田等已进入这一赛道,但技术、成本和量产仍是严峻挑战。特斯拉依托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经验,预计将生产出价格相对亲民的Optimus,而国内车企的量产能力仍在探索阶段,业界普遍认为,技术迭代与商业化需求的结合至关重要。
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造车,更是在打造智能产品的竞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人形机器人或将如同智能汽车一样,成为车企变革的重要突破口J9九游会首页入口。面向2025,我们期待更多车企带来令人惊喜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推动整个行业相信:智能与人形的结合,将为未来的汽车世界开辟新天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