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耗时近一年DIY一辆gravel(砾石公路车)

2024-08-18 23:46: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耗时近一年DIY一辆gravel(砾石公路车)骑了几个月慢慢懂了些,发现平时骑平路也用不上山地车,就换了轻量化低滚阻的轮胎和单盘,改成了山马,确实轻快了很多,单盘保养起来也方便不少。

  一边骑着一边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去哪里都不堵车,晚上骑行心里也很安静,可以边骑边思考人生,边观赏路上风景或夜晚的霓虹,就决定换一辆好点的车。

  一直在研究换什么车,公路车其实符合我的日常骑行要求,但几何太激进,我深度弯腰不行。山马倒是可以,不过发现gravel以后,觉得它更适合我。我觉得gravel也非常适合国内大多数骑友,打个比方大家就理解了:公路车就类似轿车,山地车就类似越野车,gravel就是城市SUV,它拥有山马的轻量化低滚阻轮胎,公路车的弯把和手变刹车,山地车的单盘传动套件,车架强度在山地和公路之间,车架形状也不像公路车那么激进,骑行姿势也在山地和公路之间,重量很轻,没比公路车重多少。可惜横把公路车刚在国内流行,gravel在国内少有人问津,成品车不多且贵,更重要的是成品车不能改变车把高度(不想太弯腰),于是决定DIY一辆gravel。

  真弄起来发现并不容易,国外车架很贵,国内车架质量又参差不齐,直到抖音上认识了西安的季节兄弟,他很耐心的帮我找车架,光选车架等车架就花了3个多月,最终选择了魔迅,我应该是魔迅gravel碳架在国内的第一个用户,连带碳把和碳座管都直接用了魔迅的

  然后就是选择轮组,其实轮组比车架更重要,整车重点没什么(多带瓶水没感觉),轮组轻骑起来才轻快,加速也省力。因为轮子转的每一圈都需要腿发力。碳轮圈选了OSFC 700C,内宽22mm 外宽30mm 高35mm,1420辐条,36齿DT棘轮花鼓,塔基也是OSFC的

  轮圈选完挑轮胎,轮圈和轮胎是有匹配关系的,比如我的轮圈内宽22m,那胎宽要大于35mm才行,最终选了好看的黄边胎,玛吉斯 M2027RU 700c 40mm 415g/条J9九游会首页入口,从表面花纹看滚阻也不算高。

  套件选禧玛诺为gravel车型专门设计的GRX600套件,不过是拼凑的,手变和鲍鱼买的二手的(几乎全新),曲柄用的XCADEY 175mm的,亚盘用stone 40T(我不爬坡就没选34-36T),飞轮用了禧玛诺 CS-M7000,后拨是RX812(跟手变配套的)。

  这里有个插曲提醒大家:一开始我用的后拨是山地车的M8000,结果发现手变和后拨的拉线比不匹配,变速精度不够,后来还是换了成套的RX812后拨才可以。另外公路手变搭配山地后拨还有一个两边都没有紧线调节的问题,公路车紧线器在后拨端,山地车在指拨端

  其他配件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家可以看具体配置单了,整车重量9139g,主要重在车座上了(525g),没办法,谁让咱怕疼呢

  1, 首先肯定是骑行姿势gravel很舒服,比公路车骑行舒服不奇怪,因为车架几何不激进,轮胎更宽且胎压更低。由于我前叉上管完全没截,所以车把高度没比车座低多少,所以弯腰不深,再加上弯把比横把多了几个握把姿势,骑行途中手可以更多地更换位置,所以整体觉得比带副把的山地车还舒服,长途骑行手也不容易麻了。

  2, 五通宽度更窄了(两脚之间距离更近了),大腿和小腿更平行了,骑行更容易发力,也不容易疼了

  3, 本以为会比xtc800颠簸很多,因为碳架和碳轮肯定更硬了,又没了气叉,结果发现细小颠簸过滤远比xtc800好,不知道是不是碳叉+碳轮+碳把有更好的微小变形

  4, 发力更直接了,接近朋友的公路车,就是每脚用力蹬车,都能感觉到明显的加速,说明从曲柄到整车的刚性和虚位很小,不像xtc800用力蹬车有点软

搜索